为提升公众对血栓性疾病的认知,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于10月13日举办大型义诊活动。本次活动集结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、心外科、微创介入科、手足与血管外科、药学部及护理部等多学科团队专家,通过现场咨询、免费风险评估、科普手册发放等形式笑赢配资,为市民提供血栓防治的专业指导。

“静脉血栓栓塞症,简单来说笑赢配资,就是下肢的血管堵住了。”北大深圳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团队专家指出,连续不活动超过4小时会显著增加患病风险,电脑族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,做踮脚、抬腿等动作促进循环,可预防“电子血栓”。
当天,北大深圳医院门诊大厅义诊现场,早早就排起了长队。不少市民带着既往检查报告,有序等待专家咨询。“脑卒中、心肌梗死、静脉血栓栓塞症是全球前三位的致死性心血管疾病。然而,它们却有着共同的诱因,那就是血栓。”专家团队介绍,静脉血栓栓塞症是由于血液在静脉内异常凝结,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从而引发的一系列病症,多发生于下肢,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。由于其发病隐匿、无临床症状,容易漏诊、误诊,常被称为“沉默的杀手”。
笑赢配资
数据显示,肺栓塞在猝死中的占比高达10%-59%,但误诊率却高达70%。“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致死率、致残率居高不下,多数患者因为不了解血栓疾病的危害,常常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。”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宋卫东说。
值得关注的是,过去静脉血栓栓塞症多见于老年人,但近年来医院收治了不少静脉血栓的年轻人,在电脑前久坐不动已成为引发血栓的一大诱因,医学界将这种现象称为“电子血栓”。
据介绍,坐在电脑前超过90分钟,膝部的血液流动会减少50%,大大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可能性。IT行业工作者、经常上网玩游戏的人群等都是“电子血栓”的高发人群,这种疾病已成为潜伏在年轻人身边的“隐形杀手”。
在医院,长期卧床患者、外科手术后患者、肿瘤患者以及孕妇都是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人群。自2021年3月以来,北大深圳医院就组建了多学科的“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快速反应团队”,涵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、心内科、心血管外科、微创介入科、手足与血管外科、血液内科、胸外科、急诊科、ICU等10余个科室。
同时,该院自主研发了智能防治系统平台笑赢配资,围绕预防、诊断、治疗及管理四个方面开展,利用信息化优化入院评估流程,供一线临床医护人员和医务管理者使用,练就识别静脉血栓栓塞症的“火眼金睛”。截至目前,该团队累计完成40余万例患者评估,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率、出血风险评估率均接近100%,物理和药物预防率提升至36%左右,致死性肺栓塞发生率下降至0.010%。(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友婷)
淘配网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